文 | 劉軒
哈佛心理學學者、《我是演說家》全國總冠軍
整理自在少年商學院國際教育公開課上的分享
學院君說:最近,寒門女孩王心儀707高分考入北大后,一句“感謝貧窮”成為媒體及坊間討論的熱點。無數(shù)人說她“可以感謝任何人和事物,唯獨不需感謝貧窮”。在我看來,這樣的說辭太過苛刻了,我們不能去強迫一個18歲的女孩做所謂的“公知”。
我仔細讀了王心儀同學這篇關(guān)于她的成長的文章,這兩句話給人印象深刻:“幸福不是因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于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并盡力地擁抱自己所看到的美好與陽光;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盡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前一句話說的是王同學的樂觀和向上,和她的頑強的“抗挫力”(了解她的具體成長經(jīng)歷后就知道她經(jīng)歷的挫折重重);后一句話,說的則是強烈的自尊心,刺激和激勵她永不低頭,對未來與希望充滿執(zhí)念。
(來自劉軒在少年商學院國際教育公開課上的分享)
我們今天并不就“感謝貧窮”這一話題展開討論,而是回到根目錄——關(guān)于孩子的抗挫力,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能力,需要放在怎樣的坐標里去看待才不至于一葉障目?關(guān)于孩子的自尊心,到底應(yīng)當如何正確地理解,而不是狹義地斷章取義?
以下文章,摘選自哈佛心理學博士候選人、《我是演說家》全國總冠軍、著名作家劉軒受邀在少年商學院國際教育公開課上的分享(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可以收聽公開課音頻回放)。他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以及另一個身份——著名作家劉墉之子。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請多分享,或“留言”分享高見。
所有少年商學院的家長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心理學家劉軒,非常榮幸可以和大家做分享交流。我今天分享的話題是孩子的抗挫力與自尊心的。我們的社會非常需要“自尊教育”。
關(guān)于“抗挫力”,我先和大家介紹一下分享這個課題的背景。我在哈佛教育學院讀的是以教育成長為中心的人類成長心理學。當時對我影響很深的教授是專門做心理研究的。后來我擔任了“風險與韌性”課程的助教,探討的是青少年在成長心理方面會碰到的風險以及有哪些因素會幫助他們?nèi)癸L險,跟我們今天要講的內(nèi)容類似。
同時,我家人也有相當多的經(jīng)驗。我母親曾在紐約的圣約翰大學任職,她接觸過數(shù)萬的教學案例,對于青少年的成長有一個宏觀的概念。我的三阿姨,也有相當多的輔導經(jīng)驗,為了今天的課程,我還專門跟她們?nèi)×私?jīng)。
要關(guān)注孩子的家庭背景和整體環(huán)境
而不是僅僅區(qū)別yes or no
首先,給大家看一張圖片,大家邊看邊思考:“練得一身肌肉就比較不容易生病嗎?
有些朋友覺得不相關(guān),生病與否可能和免疫系統(tǒng)有關(guān),和肌肉可能沒什么關(guān)系。但也有一些朋友會覺得經(jīng)常運動的人體質(zhì)好,理所當然就不會生病。其實,大家的看法都沒錯。
但如果你真的去做科學研究,把一個人身上的肌肉含量跟他在一年當中生病的次數(shù)來作對比的話,我相信一定會看到一個反比,即肌肉發(fā)達或者肌肉量越多,生病的次數(shù)相對較少。雖然它是一個反向的關(guān)系,但這是一個直接的關(guān)系嗎?
或許不是,它背后有很多因素??赡芤驗?strong>你為了練肌肉,必須注意飲食,不能吃得太油膩,你的體質(zhì)會因此有較好的抵抗力,不容易生病。
接下來我要分享教育界非常經(jīng)典的一個實驗–棉花糖實驗。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斯坦福大學WalterMischel博士在幼兒園進行了有關(guān)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實驗,研究對象是4歲左右的兒童,他們找了幾百位兒童進行實驗。
研究者對兒童說:“我現(xiàn)在給你一顆很喜歡吃的棉花糖,我先出去一下,如果你能等我回來再吃,我會再給你一顆。如果你現(xiàn)在吃了,你就只有這一顆?!?/span>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只有1/3的孩子能等15-20分鐘左右,等研究者回來再吃。真正有意思的是,當他們多年之后再去做追蹤,發(fā)現(xiàn)凡是當年等研究者回來的孩子,長大后普遍來說成績和人緣比較好,比較有自信,受教育程度比較高,他們更容易完成各種人生的計劃,甚至他們的身體里的體脂肪都比較低。
延遲滿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有很多心理學實驗也發(fā)現(xiàn),有延遲滿足能力的小孩,未來的成就普遍來說比較高。這個單一的因素被無限地放大,很多教育界的人認為,我們就是要去訓練孩子們延遲滿足的能力。
但它真的是最關(guān)鍵的嗎?
坦白說,這和第一個問題類似,一個人能否擁有成功、美滿的人生,背后有非常多的因素。WalterMischel博士也認為,我們要看孩子們是用什么樣的方法來抵抗誘惑,不能只關(guān)注他們是否能夠抵抗誘惑。
他發(fā)現(xiàn),能抵抗誘惑的孩子們用了不同的技巧幫助他們分心,例如給自己唱歌,或者安慰自己,跟自己說:“你再等一會就可以有更多糖果吃了?!?/span>
這可以延伸到“如何提升孩子抗挫力”的問題,很多家長可能會認為,我要用一個系統(tǒng),或一種方法來訓練我的孩子,要有系統(tǒng)地讓他遭受挫敗,提升他的抗挫力。我不能說不好,但這只對于某些孩子有效,我們要關(guān)注的應(yīng)該是孩子所處的整體環(huán)境。
三個真實的故事
避免我們因果倒置
人生充滿了考驗和挫折,那挫折會從哪里來呢?我和大家分享三個真實的案例,看看不同的孩子遇到的挫折分別是什么。
第一個案例的主角是一個中學的男孩,他的家境相當好,從小身邊就有保姆和司機,還專門請了家教,每天行程滿滿的。他每天能見到父母的時間很少,性格也比較內(nèi)斂,喜歡自己去研究事情,相當?shù)芈斆鳎φn也不錯。但可能是比較內(nèi)向的緣故,在學校被一些同學排擠,雖不至于到被霸凌的程度,但最起碼不算特別受歡迎的一個人。
一天,有個不太用功的學生,在考試時偷偷問他問題,雖然他不想去理會這個人,但是兩個人都被老師抓到,兩個人都被罰了。后來,學校把男孩的父母請到校長室,父母和學校溝通后解決了這件事情。
但父母對男孩非常不滿,跟他說:“我們在外面那么辛苦,就只是希望你能夠把自己照顧好,我們給你的資源都還不夠嗎?你為什么要去給自己捅這種婁子?”之后,這個男孩變得更內(nèi)向了。
后來,他迷上了一款電動游戲,甚至會整天蹺課,泡在網(wǎng)吧玩游戲。直到某天,他的老師跟家里聯(lián)絡(luò)說,這個孩子已經(jīng)不來上學了,父母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第二個案例的主角是一個女孩,父母有知識水平非常高,很懂得栽培她。她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長得又漂亮,可謂前途無盡。但高中時,她談戀愛了,追上她的男孩無論是長相、才華或功課都差她一大截。原本乖巧的女孩變了一個人,開始跟家人唱反調(diào),軟硬不吃。
第三個案例的主角是個小學生,他從小就有一個蠻明顯的好動傾向,情緒比較沖動。他的父母花了很長時間找到一個很好的幼兒園,老師懂得怎么樣跟他互動,知道怎么引導,給了他相當大的幫助。但上了小學之后,老師比較嚴格,這個孩子突然發(fā)覺有很多不適應(yīng)的地方,而且因為容易分心,做事情的速度非常慢。
有一天他媽媽也受不了了,就說:“你怎么就是個慢烏龜。”然后這個孩子說: “媽媽,你為什么叫我的外號和老師叫我的外號一樣?”這時,媽媽才知道他的老師已經(jīng)給了他這樣一個綽號。
這三個案例說明,孩子的挫折點真的很難找,我們所看到的很多挫折不只是一個點,往往是一條線,它是好幾件事情連在一起所發(fā)生的,從而變成生活里的一整個“面”或者“體”,這或許才是孩子遇到的挫折。
舉例來說,在第一個例子中,孩子的挫折點是什么?是不去上學?是電動游戲?還是那次被抓到的“作弊”?還是說他可能從小就缺少缺少父母所給他的一些真正的照顧,缺少一個能讓他抒發(fā)情緒的環(huán)境。
再看第三個案例,孩子的挫折點是什么?或許我們說他有一個先天性的過動傾向,又碰到了一個經(jīng)驗比較不足的老師,給他起了一個外號,貼了一個標簽,這樣的標簽一旦定下,可能非常難撕掉
我們所看到的很多挫折,它可能不是“因”,而是“果”。第二個案例,我想這個挫折可能是家長的。我們花了這么多心思培養(yǎng)出這么優(yōu)秀的一個女兒,結(jié)果她竟然選擇了這樣的男生。
不要總是打擊孩子
要盡量加強“保護因素”
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個“風險與保護因素”的清單,里面包含了很多因素,但不是絕對完整的,也不是按照某個順序排列的。當我們談到抗挫力時,必須觀察整個體系,包括學校、家庭,還有孩子所處的各種環(huán)境,包括他自己的內(nèi)心環(huán)境。
風險因素指的是,如果孩子在生活或是內(nèi)心有了這些遭遇或想法,他未來碰到任何大改變或不好的遭遇時,他出錯的可能性會比較高。保護因素指的是,如果有這些元素,當孩子碰到挫折或危機時,他能安全度過的可能性就比較高,甚至這個保護因素可以讓一些風險因素不會生效。
我想強調(diào),有很多因素我們是無法改變的,例如某個內(nèi)在的風險因素——孩子的體型異于正常,即天生特別胖或者特別瘦小,這會使孩子提早進入發(fā)育期。研究顯示,這是個相當大的風險因素,這種心理層面的問題,不是家長能輕易改變的。
我們能做的是:盡量加強孩子的保護因素。例如,孩子和某個老師的交情特別好,某個老師特別喜歡他,身為父母,你可以和這個老師建立聯(lián)系,讓老師成為溝通的樞紐,當你無法跟孩子溝通時,起碼有另一個人可以跟他溝通。
如果你發(fā)現(xiàn)有機會讓孩子做一些社區(qū)服務(wù),多讓孩子去參與。根據(jù)我們的研究,這是一個相當好的鍛煉個性以及建立自信、自尊的方法。
特別提醒大家,如果你發(fā)現(xiàn)孩子已經(jīng)有相當多的內(nèi)在和外在風險,這時候家長再去打擊他的自信心,可能會適得其反。你無法確定孩子的心理層面是怎么樣的,他可能已經(jīng)有點自信心不足,正處于不穩(wěn)定的時期。
挫折有很多不同的面向,可能是內(nèi)在的,也可能是外在的,有很多挫折從表面上看甚至不像挫折。例如,孩子轉(zhuǎn)學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環(huán)境,這樣的轉(zhuǎn)變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挑戰(zhàn)。如果他沒有足夠的應(yīng)變能力,何嘗不是一個挫折點?
我們首先要知道的一點:改變才是最大的挑戰(zhàn),也是所有挫折的開始,但“危機其實也可以是轉(zhuǎn)機”。
我們需要“自尊教育”
六個方面建立孩子的“個性三角形”
那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力呢?我們已經(jīng)明確的是,它不是單一點的能力,而是一個整體,它可能是外在和內(nèi)在一起造成的一個正向效果。我認為,要培養(yǎng)孩子的情緒恢復力、抗挫力,應(yīng)該全面地思考。
重視“個性三角形”是一種提升孩子抗挫力方式,“降低風險因素”、“加強保護因素”與“提升自尊”構(gòu)成了一個三角形的解決途徑。 關(guān)于“降低風險因素”,正如前面所說,并不是每個風險因素都能被降低,或者說需要被降低的。這時你可以去加強保護因素,這個保護因素可以盡量去培養(yǎng)。而在三角形中間,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提升自尊。
“自尊”這個詞很有意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有人覺得是自信,有人覺得是碰到挫折時堅強的自我意識,還有人覺得是當你上斷頭臺時,還可以抬頭挺胸地走上去,這也算是自尊。
我個人非常認同的自尊的定義源自一個“渴望”的定義,專門研究青少年自尊心理學者Donna Hicks博士說:“我們都有一種深切的人類本質(zhì)的渴望,那就是被視為有價值的生命,我們都渴望被看見、被聽見、在世界上受到認可、被理解?!?/strong>這是自尊很妙的地方。
自尊也是雙向的。因為當一個人是已經(jīng)被看見、被聽見、被公平對待、被認可、被理解時,他也更懂得這是每個人都應(yīng)當有的自尊的權(quán)利。當你有這樣一個認知和信念的時候,你也有高度的自尊。這樣一個自尊的本質(zhì),即同理心。
自尊是人最基本的心理人權(quán)。在臺灣這邊有很多夜市,每次都會讓你看到一個很痛心的景象,有些乞丐斷手斷腳地趴在地上,一直在那邊磕頭,說:“求求你,求求你們幫助我”,他基本上是把自己放在一個沒有尊嚴的位置上。
相對來說,我上次到東京的時候,在公園看到很多整齊帳篷,朋友告訴我:“這邊是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边@些流浪漢一點都不像流浪漢,他們把自己打理得很體面,盡量地去保有一絲身為人的自尊。
在不同的文化中,自尊的展現(xiàn)不同?!白宰稹狈浅V匾?,在我們的“個性鐵三角”里,有很多外在/內(nèi)在的保護/風險因素,但最終能支撐人走出困境的是人的“自尊”。
他必須懂得如何來關(guān)愛自己、懂得自己是有價值的,他必須要有這樣的認知,也必須知道:每個人都是有價值,需要被肯定的。這種對“自尊”的認知可以支撐他的同理心,也可以幫助他去抵抗各種的挫折。
那“自尊”要怎么培養(yǎng)呢?我個人非常推薦,也希望未來我們社會里可以發(fā)展出一套“自尊教育”,在“自尊教育”里,應(yīng)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應(yīng)當有自尊;也要讓他們知道每個人都應(yīng)該被公平地看待。
自尊能讓孩子懂得自重,也能因為自重做一些對得起自己的決定;自尊讓孩子知道他們有辦法能夠改變現(xiàn)狀;自尊也能夠讓孩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在自尊教育里面,我們盡量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性格優(yōu)勢,給予肯定,以性格優(yōu)勢為種子,去培養(yǎng)他們的自尊和自重。一個懂得自尊的孩子,他會懂得為自己爭取。他可能聽完你的滔滔不絕之后,他會說“我可以說話了嗎?”這不是跟你反抗,他還是聽你說完了。
如果我們這個社會有更多的自尊教育,或許某一天,當一個商人有機會能賺大錢,但他知道這么做會傷害到數(shù)萬個無辜孩童的時候,他能夠告訴自己,“無論這個錢是多少,我無法做這種虧心事,因為我有自尊,我也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尊,而每一個生命都是有價值的。
挫折不只是一個點,它不是單一的一件事情,而抗挫力也不只是一個單一的力量,所以當我們要來培養(yǎng)孩子抗挫力的時候,我們要從多面向去培養(yǎng),我們要降低風險因素,提升保護因素,更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
我的分享就到這里,感謝大家的參與,再次感謝少年商學院的邀請。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您也可以分享給更多人。關(guān)于孩子的抗挫力培養(yǎng),和整個社會的“自尊教育”,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