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張口閉口都是成績——我在歐洲被孩子質(zhì)問最多的一句話

為什么張口閉口都是成績——我在歐洲被孩子質(zhì)問最多的一句話

這是少年商學院微信(ID:youthMBA)的第397次分享,作者筆名“快樂?!?,她是生活在瑞典的華人媽媽,有兩個可愛的女兒。我們已和她聯(lián)絡(luò)授權(quán)。

每位父母都非常關(guān)切孩子的成長,都小心翼翼以防孩子受到傷害,但很多時候,我們一不小心就成為了孩子甚至自己討厭的那種人。

上個周末我去倫敦開會,會議結(jié)束后,隨大伙坐上前往酒店的會議車,誰知前方有交通事故,一整條街的車子都動不了。眼看還要堵上挺久,車上幾乎所有人都拿出手機給家人朋友打電話以打發(fā)時間。我也不例外,先給大女兒打了電話。

我詢問了近況,比如課程喜不喜歡,住房舒適不舒適;討論了近、中、遠期的目標,比如考試、學位、找工作;關(guān)心了生活,比如天冷了要多加衣服,要吃好休息好;指導了做飯,諸如煎牛排要先拍上一點點鹽,紅葡萄酒和黑胡椒粉,拌沙拉要先放橄欖油……

沒聊多久,我的碎碎念就把她惹煩了,只好掛了電話??粗胺杰囎咏z毫沒有要移動的意思,我重新抓起手機給兒子和他爹撥過去,結(jié)果他們可能正忙著沒接電話,我又吃了一次閉門羹。

華人通?。簭埧诰蛦枌W習?

自尊心受到重創(chuàng),我已經(jīng)沒有了關(guān)心他人的興致了(其實是累了),遂閉嘴閉眼靠在座位上養(yǎng)神。這時候我的鄰座——另一位華人媽媽開始打電話了。我竊喜她也不比我幸運多少,聽那意思,她的關(guān)心好像也沒招人待見:

鄰座:你的科學課考試結(jié)果拿到了嗎?
孩子:拿到了。
鄰座:考了多少分?
孩子:(我沒聽清具體分數(shù))
鄰座:是嗎!滿分多少分?。?br /> 孩子:100分。
鄰座:哦。那你們班誰得了最高分呀?
孩子:(說了一個名字)
鄰座:那他得了多少分呀?
孩子:(孩子又報了一個分數(shù)。)
鄰座:喲!你很不幸運哈。下次努力!

……

這段對話讓我一回想,在剛剛打給大女兒的那個電話中,我拋出的第一個問題,是不是也是分數(shù)或考試?而聽聽周圍華人父母們的電話,幾乎無一例外都在詢問學習狀況——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家長,總想知道孩子的分數(shù)離滿分有多遠,孩子在班上考了第幾名。

孩子考了95分,你是怎樣發(fā)問的??

大女兒曾經(jīng)說:“如果孩子考試得了95分,多數(shù)中國家長的第一句話,會問那丟掉的5分錯在哪里,為什么會出錯,而不是肯定孩子的努力。而我歐洲本土同學的家長們會說:‘這回考得不錯耶,你是怎么準備的,得了這么好的成績!’,要是考得不理想,他們的父母會很平常地問,‘需要幫助嗎?還是你想要老師幫助你?’但換成中國父母,那就不得了了!……”

她在斯德哥爾摩上學時,班級里只有她一個中國人,在不推崇競爭的瑞典學校里耳濡目染。以至于她后來轉(zhuǎn)學到英國,當知道班上有另外兩個中國人時,她一跺腳,說“唉!這下完了!我希望你們這些家長不要比來比去,互相打探,特討厭!”

大女兒剛來英國的第一年就遇上英國的中考。盡管英國的一切對她來說還需要慢慢適應(yīng),但她還是拿到了七個A*,4個A和一個B。我和她爹都很欣慰,可她自己卻很不滿意自己的成績,最讓她郁悶的是,在這里,是個中國人見面了都會問:“拿到分數(shù)了吧?考得怎么樣?是不是拿了十個A*?”

“我是我,姐姐是姐姐”

車上的這些對話讓我想到了前幾天的一次家庭游戲。那天天氣陰冷,我們只好呆在家里打牌,規(guī)則是二十四點——去掉花牌,每人出兩張牌,誰先將這四張牌的點數(shù)用加減乘除得出數(shù)字24,誰就贏取這四張牌。

小女兒說不想玩,太麻煩了,“這不就是做算術(shù)嗎?我的除法還不熟練呢。”

我順口說:“你姐姐小時候很喜歡纏著爸爸玩二十四點,雖然她常常輸給爸爸,但是她很喜歡挑戰(zhàn)。”

正想走出廚房的小女兒,又折返身走進廚房湊到我眼前說:媽媽,你知道嗎?我是我,不是我姐姐。”然后揚長而去。

我沒想到我一句無心的話,竟讓孩子以為我把她與他人相比較。然而,轉(zhuǎn)念一想,我確實在潛意識中,設(shè)立了一些標準,如果孩子達不到,就對她說,“看吧,某某可不像你這樣”,也難怪孩子覺得我在拿她說事。這句話是不是也同樣適用于此刻正在車上打電話的我們這些華人父母——為什么孩子一定要么像某某一樣,要么比某某優(yōu)秀?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