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寫盡三代人的愛情與和解,張艾嘉《相愛相親》教給我們最難的一課

一部電影寫盡三代人的愛情與和解,張艾嘉《相愛相親》教給我們最難的一課

在家上世界名校通識課

文 | 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

真是今年看過的最好的國產電影——這是看完張艾嘉執(zhí)導的《相愛相親》后,我最大的感受。

這可能和人生的階段有關,30多歲,結婚好幾年,孩子在長大,很難不對片中那些家庭的、愛情的、親情的沖突感同身受。

或許受制于文藝片的定位,院線的排片屈指可數。但看過《相愛相親》的人就會知道,這是一堂深刻的愛的教育課,它不應該是哪一代或某一類人的專屬品,而值得每個對“愛”這一議題感興趣的人,抓緊時間,走進影院,去看一看。

一部電影寫盡三代人的愛情與和解,張艾嘉《相愛相親》教給我們最難的一課(《相愛相親》獲今年金馬獎七項提名,豆瓣評分8.6)

三代人的愛與執(zhí)念

張艾嘉曾經說,“不管你在哪個年紀,你對愛的一種看法都是學問?!?/span>

大半輩子,她執(zhí)導、編劇過的一系列電影,一直在解釋什么是“愛”。這次的《相愛相親》,英文名干脆定成了Love Education。

這部電影,首先是非常完整的。同樣是講“愛”,前幾年,有一部同樣出自臺灣導演之手的電影——《Love》,講述了生活在北京和臺北4對男女之間的情愛糾葛,是把幾個故事拼在一起,讓觀眾自己去理解,但《相愛相親》不這樣,它選擇潤物無聲地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

母親逝世,張艾嘉飾演的岳慧英覺得應該讓父母合葬,多年前離世的父親早已被送回老家安葬,老家尚有發(fā)妻。

岳慧英找原配商量遷墳,遭到強烈反對,雙方僵持不下,加上女兒叛逆、丈夫不理解,生活狀況百出,踩在更年期的當口,這個女人如何尋找出路?……

由此可見,張艾嘉是有野心的,她要用2個小時,橫跨三代,講述三個女人對“愛”的探尋、求證。

第一個女人,是姥姥。這是全片最有沖突感的角色,演員的表演也最克制而動人。姥姥當年出嫁,才一年,村里鬧饑荒,男人就進城打工,再也沒回,但她還是為男人盡孝,守著祖屋,等了男人一輩子。

一部電影寫盡三代人的愛情與和解,張艾嘉《相愛相親》教給我們最難的一課

當所謂的“外孫女”一次次對她說,“外公根本就不愛你,他只是把你當親人”,用現代的、年輕人的價值觀、愛情觀、婚姻觀去教訓她的時候,她拿出當年男人每個月都給她寄的家書和家用,說男人有一個月給自己多寄了5塊錢,讓自己添一件棉襖……

不管后輩怎么勸,怎么為她不值,她心底認定的那份永恒的“承諾”,絲毫沒有改變。今天的人可能很難理解,但如果我們跑到縣城,下了農村,就會發(fā)現,像這種為一個人守寡守了一輩子的女人,太多了,她們認為,這非常正常,因為“我生是岳家的人,死是岳家的鬼”。

一部電影寫盡三代人的愛情與和解,張艾嘉《相愛相親》教給我們最難的一課

第二個女人,是張艾嘉飾演的媽媽,一個馬上就要退休的老師,面臨父母雙雙老去,孩子進入適婚年齡,與丈夫感情減淡,陷入了巨大的焦慮,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更年期,最后表現出來的,就是患得患失,整天一股無名火,動不動就掉眼淚。

一部電影寫盡三代人的愛情與和解,張艾嘉《相愛相親》教給我們最難的一課

所以,她要抓緊時間,抓緊時間盡孝——把爸媽合葬,哪怕要傷害年老的姥姥;抓緊時間管教——女兒、老公等所有人,都必須聽我的,因為“我有我的規(guī)矩”。

一部電影寫盡三代人的愛情與和解,張艾嘉《相愛相親》教給我們最難的一課

第三個女人,是女兒,她不算特別,因為她就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甚至于我們自己——有一份不錯的職業(yè),有很多活潑的朋友,有相愛的伴侶。

她看上去總是瀟灑、自由,受不了媽媽的管教,就收拾行李出走,還跟媽媽對著干,跑回鄉(xiāng)下和姥姥住。

一部電影寫盡三代人的愛情與和解,張艾嘉《相愛相親》教給我們最難的一課

但本質上,她也在經歷與上一代乃至上上一代人相同的關于“愛”的混沌——心懷歌手夢的男友,不可能留在自己的城市,她偷出戶口本,準備和男友結婚,這個時候,她父母甚至都不知道她有男友……

三代女人,三種文化,三種執(zhí)念,但都發(fā)自內心深處近乎本能般的愛。

一部電影寫盡三代人的愛情與和解,張艾嘉《相愛相親》教給我們最難的一課

三代人的自我和解

但影片不止于“執(zhí)念”,而是更進一步,幫三代人實現了兩個詞——和解、放手。

這兩個詞說起來很輕松,但在今天這個社會里,卻是最難做到的事情,不管是職場還是家庭,生意還是愛情,大多數人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較勁上,扯皮上。和解?放手?誰愿意?

但《相愛相親》里的三代人做到了,雖然過程極其痛苦。

首先,看姥姥。

對于在農村長大的70后、80后們來說,遷墳、合葬的習俗,應該并不陌生,挖出來,再大的棺材木也爛了,只剩一堆白骨,撿到小棺材里,抬走,再下葬,不復雜,也很正常。但要在這件事情上做到“和解”與“放手”,可太難了,因為這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里最欠缺的。

而姥姥就是那個在傳統(tǒng)文化氛圍中一點點變老的人,她那么本分,從不傾訴,最后被逼急了,上電視臺,也是自顧自地表達,管你們觀眾聽不聽,管你們節(jié)目錄不錄,我就要說出我認的那個理。

但她是個老舊的、不近人情的、跟現代社會脫節(jié)的人么?也不是,這正是她身上最具沖突點的地方。片中,外孫女躺在旁邊,問她,“我跟他私奔了好不好?”她想都沒想,就笑著說,“好?!?/strong>

一部電影寫盡三代人的愛情與和解,張艾嘉《相愛相親》教給我們最難的一課

是的,她有自己的堅守,但她也看得懂年輕人的世界,她知道,你認定的愛是這樣,那你就應該這樣去做。也正因為有了這一層觀念上的開放,她在最后,也放下了守了一輩子的所謂的“承諾”,與自己達成了和解。

一部電影寫盡三代人的愛情與和解,張艾嘉《相愛相親》教給我們最難的一課

(外孫女用電腦合成了姥姥和外公老年的合照,可照片被大雨淋濕了)

再來,看媽媽。

這是一個限于巨大焦慮的女人,看著她,你都會替她累,但張艾嘉就是要告訴年輕人,請不要因為你媽媽的嘮里嘮叨、不近人情、固執(zhí)專橫,而那么介意。

當女兒問爸爸,“我媽就是這樣的人嗎?”抱怨媽媽的控制欲那么強,什么事情都要順著她的想法來,爸爸的回答說到了我的心里,“她其實是害怕。

因為太害怕了,表現出來的,反而是特別兇,或者故作不在乎。其實,她是把愛藏在了心里,其實,她只是看上去很堅強。

最后,她與自己的和解,也正是得益于有這樣一位善解人意的伴侶。人到中年,有一個人一直陪你慢慢變老,這是一種幸運。

片中有兩個細節(jié)值得玩味。第一個是,為了祝福老婆最后一個教師節(jié),這個男人寫了一張卡片,卻遲遲送不出去,當然最后還是被發(fā)現了,這是老夫老妻之間的尷尬和溫情。

一部電影寫盡三代人的愛情與和解,張艾嘉《相愛相親》教給我們最難的一課

第二個是,這個男人買了一輛新車,因為當年,他們曾約定,退休了就一起去看看這個世界。兩個人駕著車,迎著夕陽開在大馬路上,耳邊是《花房姑娘》——他們當年就是聽著這首歌,許下了這個約定。我們終于看到了這個女人松開了眉頭。

她放手了,她意識到,不必為了一個執(zhí)念,去跟姥姥對著干,她意識到,人到最后最重要的是學會和自己和解,愛其實一直都在,只是我們忘記了。

最后,看女兒。

如果說這部電影,一定要說一個特定受眾的話,那就是像這個女孩一樣,25歲到35歲之間的人,就像我們身邊的人,非常開放,向往自由,喜歡什么就去追求什么,我愛誰,我就要嫁個誰,就要一輩子和誰在一起,簡單粗暴,所以有了“偷戶口本瞞著爸媽結婚”這一出,但到最后,男友決心去北京時,她是怎么回答的?

“我一定不會等你的?!?/strong>

一部電影寫盡三代人的愛情與和解,張艾嘉《相愛相親》教給我們最難的一課

短短一句話,其實點破了一些東西。

其一,我們這一代人,有自己的愛,更有自己的怕。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愛”其實非常表面,我們所謂的勇敢、堅定、認知,可能根本不如我們的媽媽、我們的姥姥那一代,只是我們的生活太熱鬧了,每天喝喝酒、唱唱歌,掩蓋了很多更深層次的東西,我們不去想,我們害怕,所以我們偷偷藏著。

其二,劇本上,這句臺詞原本是“我會等你”,但張艾嘉最后還是改成了“不會等你”。這個改動,特別妙。因為這個女孩,不會因為被姥姥、媽媽感動得不行,就說,“好!我要像你們一樣,愛就是要廝守一輩子!”不會。

但是她開始看清了自己在怕什么,想追求什么。她放手了——你有你的追求,我也有我的追求,我為什么要等你?各走各的,有緣再見。

三個女人的放手,都有一個契機,這個契機提醒了她們:“愛”是本能,我們會害怕失去愛,會想要捍衛(wèi)愛,慢慢的就變得自私,慢慢的就把身邊的人都變成敵人,但“親”需要練習,只有我們試著把自己的執(zhí)念放一放,考慮一下對方在乎的,我們才能和對方走得越來越近。

“好像也沒那么可怕”

回顧整部電影,有一個鏡頭讓我至今難忘——女孩的男友,在鄉(xiāng)下陪姥姥,躺到了姥姥放在廳里為自己百年之后準備的棺材,急喘氣、啜泣地說,“好像也沒那么可怕?!?/span>

一部電影寫盡三代人的愛情與和解,張艾嘉《相愛相親》教給我們最難的一課

我想,這句話是張艾嘉最想告訴我們的,每個人都有害怕的東西、焦慮的事情,就像擺在客廳里那個為自己準備的棺材一樣,陰森、絕望,但如果我們不走進它,直視它,我們就永遠無法走出這個陰霾。

只有當你躺進“棺材”里,真正感受一下,你才能發(fā)現,沒什么好怕的。不是“棺材”變得不可怕了,而是你放下自己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