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豆媽
轉自:女兒派(ID:nverpai)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么個故事。
一個女生搬家,看見新家的墻壁上有個小洞,每當她往小洞看的時候,總是看到一片猩紅。
女生沒在意,直到某天不小心撞掉了隔壁鄰居常年戴著的眼鏡,才發(fā)現他有眼疾,一只眼睛血色通紅。
這個故事打敗了從電視機里爬出來的貞子,打敗了咒怨木屋二樓的嬰靈俊雄,那一雙無處不在的眼睛,成了我的童年噩夢。
而我們的孩子,也被一雙眼睛時刻盯著。
——鹿媽?
“有時候客廳燈一熄,我回頭一看,就能發(fā)現門洞外頭,有一只眼睛在盯著我看?!?/span>
有次看湖南衛(wèi)視的《少年說》,聽到這句話時,我的汗毛都豎起來了。
李同學說,在天津有個景點叫“天津眼”,他家也有一個“天驚眼”,只不過“驚”是驚嚇的驚。
小時候他和媽媽鬧脾氣,就把門反鎖,自己在臥室待著。
后來有天放學回家,突然發(fā)現臥室的門把手不見了。
他問媽媽鎖去哪了,他媽媽回:“天氣太熱鎖融化了。”
從此以后,他的臥室門上就留下了一個拳頭大小的門眼。
他媽媽經常從這個門眼,盯著他,監(jiān)督他,禁止他做除去學習以外的所有“小動作”。
于是,也就有了文章開頭李同學說的那句話。
巧的是,今年5月份,杭州一個12歲的小女孩報警,稱她爸爸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給她的臥室里偷偷裝上了監(jiān)控攝像頭。
這位爸爸解釋,這是為了女兒好,有攝像頭更方便隨時監(jiān)控到她是否在做作業(yè),是否在打游戲。
新聞底下的評論兩邊倒,孩子們?yōu)檫@個小女孩鳴不平,家長們無動于衷,甚至一些還表示理解。
有個賣攝像頭的網店老板評論:“每年一到6、7月份,生意就會特別火爆?!?/strong>
一句話就扎到了我的心,因為,那是暑假。
有位家長向知乎大V@Yika提問:
“我孩子在家總喜歡把自己關起來,也不知道干什么。
我有幾次裝作和他說話,出屋時自然地把門敞開,我還沒走遠,就聽見吧嗒一聲,孩子又把門關上了,最近還在門上貼了“隨手關門”的條子。
我特別不舒服,也沒人打擾他礙著他,有時候我多說幾句,他不頂嘴,但也滿不在乎,回自己屋子里關上門甚至鎖起來,一點也不像我心目中大大咧咧、活潑開朗的孩子。
我該怎么開導我的孩子?怎么改變他?”
Yika說,他上小學的時候,也在臥室門上貼了張“隨手關門”“有事請敲門”的字條,不過就沒上面問題里“需要被改變的孩子”這么幸運,Yika收獲了一頓責罵。
他小時候的房間,書桌前就是大窗戶,連著陽臺。
小學時代最驚悚的記憶,就是他媽媽從窗戶口忽然冒出一聲“又駝背!”“握筆的方式又不對!”“又看小說!”等等。
那是一種緊閉房間門、拉上窗簾也無法阻止的驚悚,媽媽的眼睛似乎就長在了他身上。
但他媽媽卻因為能隨時幫他改正陋習而得意不已。
長此以往,Yika落下個后遺癥,直到現在每每再坐回那張舊書桌前,他都會莫名地緊張一下下,心虛地朝陽臺望一眼。
懂事之后發(fā)生的最可怕的事情,莫過于初三的時候。
他媽偷看了他手機里的短信,還像抓住把柄似的,得意洋洋,有理有據,嘲笑乃至痛罵他的單相思。
媽媽眼睛里那種鄙夷的神色,像烙鐵一樣永遠燙印在他心上。
哪怕成年后的現在,他也無法忘記那種被侵略、被偷窺的感受,經常在深夜里一身冷汗地驚醒。
這一番話,戳中了很多網友,他們說“仿佛看見了曾經的自己”。
父母在攻城掠地,孩子在不斷撤離,他們好像透明的水晶,活在各種窮追不舍的眼睛里。
可粗暴地闖進孩子的秘密空間,試圖在每一個角落都留下自己的痕跡,對孩子來說,無異于一場心靈謀殺。
我在輔導機構任職的時候,有個十幾歲的女孩西西大半夜找我聊天,她說:“我有一個魔鬼媽媽?!?/span>
小學時,西西有寫日記的習慣,她每天都會把學校里發(fā)生的好玩的事情記錄下來,然后偷偷地藏在書桌最內側,當成自己的獨家樹洞。
可有段時間,西西發(fā)現她媽媽在和她聊天的時候,話題總是有意無意的和日記的內容重合。
西西懷疑媽媽偷看了她的日記,于是就把日記本換個地方藏了起來。
第二天,西西媽闖進了西西班級,當著一眾同學和老師的面,把日記內容披露得干干凈凈,還質問西西到底做了什么見不得人的事,要把日記本藏起來。
同學們先是一愣,然后捂著嘴竊竊私語,“好丟臉”“好可憐”這樣的話一字一句地鉆進了西西的耳朵里。
西西說:“那一刻,我感覺自己被扒光了衣服,釘在了恥辱柱上?!?/strong>
此后,西西媽變本加厲,經常沒有預兆地闖進女兒的班級,搜書包,搜私藏的零花錢,搜同學們傳的紙條。
等到初中,西西媽甚至掐著表站在陽臺,盯著西西放學有沒有按點回家,盯著她做一切事情……
說到最后,西西捂著臉泣不成聲:“老師……我想死,死了,我就自由了……”
西方寓言里有這么個故事。
寒冷的冬天里,有兩只刺猬相互依靠著取暖。
一開始,它們擁抱得過緊,結果身上的刺將對方刺得鮮血淋漓。
后來,它們重新調整姿勢,相互之間拉開了些許距離,不僅能夠取暖,而且還能很好地保護對方。
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應當保持適當的距離。
也許你曾和孩子說過這些話:
“我是你媽,看你日記怎么了?”
“小孩子家,要什么隱私?”
“你有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非要鎖門?”
也許你也曾想著法子窺探孩子的隱私,從翻書包找日記看抽屜,到認認真真破解各種密碼,調查他們的好友信息。
一旦發(fā)現點“蛛絲馬跡”,要么緊張到窮追不舍,要么調侃著到處亂說,一步一步消磨著孩子的安全感,到最后還責怪他們不和你交心。
打著“為你好”的名號偷窺孩子的隱私,用蠻橫粗暴的手段詆毀、逼迫孩子交出自己的“秘密”,結果兩敗俱傷,壓得彼此喘不過氣。
黃磊在談論到教育女兒的方式時,曾這么說:
“孩子的日記不上鎖,就擱在桌上,我也不會去看,孩子的手機我也永遠不看。
我從未把她當做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她不屬于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她,我們像朋友一樣相處。”
劉墉在兒子青春期時,特意給他的房間裝了個門閂。
很多父母覺得不可思議:“我巴不得知道孩子的一舉一動,你居然還主動去給兒子裝上門閂?”
劉墉說:“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隱秘世界,總是提心吊膽,怕隨時會有人進來,潛意識的傷害很可能影響一生。”
再小的孩子,都有擁有隱私的權利。
把眼睛從孩子身上移開,像那兩只互相取暖的小刺猬,拉開一點距離。
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里提到,沒有秘密,就沒有兒童時代。
你翻開了孩子的書包,你偷看了孩子的日記,你拉開了孩子的抽屜,同時,你也鎖住了孩子的心。
你終究會明白,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緣分,本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別離。
適當放手,懂得退出,才是成長的真理。
作者及授權
本文來源于女兒派(ID: nverpai),關于養(yǎng)育女兒的干貨,這里都有;關于養(yǎng)育女兒的苦甜,這里都懂;愿她們一生純良,一生知禮,一世得體。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